下面摘录的是电子病历评级4级开始的要求,包括了对互联互通的要求,包括了对决策支持的要求,对数据集【jí】成的要求,对闭环管理【lǐ】的要求,区【qū】域医疗信息共享。从中可以看出电子病历评级和互【hù】联互通评测之间【jiān】存在较多的重叠内容,通过互联互通评测,也意味电子病历评测在信息集成平台的层面已经做好了冲击更高等级的准备。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4级:全院信息共享,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通过数据【jù】接口方式【shì】实现所有系【xì】统(如HIS、LIS等系统)的数据交换。住院系统具备提供服务至少1项基于基础字典与系统数据关联的检查功能。
2.整体要求:
(1)实现病人就医流程信息(包括用药、检查、检【jiǎn】验、护理、治疗、手术等处理方式)的信息【xī】在全院范围内安全性共享。
(2)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监测等功能。
5级: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各部门能够利用全院统一【yī】的集成信息和知识库,提供服务临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统一【yī】的知识库,为本部门提供服务【wù】集成展示、决策支持的功能。
2.整体要求:
(1)全院各系统数【shù】据能够按统一的医疗数据管【guǎn】理机制进行信息集成,并提供服务跨部门集成展示工具。
(2)具有完备的数据采集智能化工具,支持病历、报告等的结构化、智能化【huà】书写。
(3)基于集成的病人信息,利用知识库实现决策支【zhī】持服务项目,并能够为医疗管理和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服务数据挖掘功能。
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均具备过程数据采集、记录与共享功能。能够展现全流程状态。能够依据知识库对本环节提供【gòng】服务实时数据核【hé】查、提【tí】示与管控功能。
2.整体要求:
(1)检查【chá】、检验、治疗、手术、输血、护理等实现全流程数据跟踪与闭环管理,并依据知识库实现全流程实时数据核查与管控。
(2)形成全院级多维度医疗知识库体系(包括症状、体【tǐ】征、检查、检验、诊断、治疗、药品合【hé】理使用等相关联的医疗各阶段知识内容),能够提供服务高级别医疗决策支持【chí】。
7级:医疗安全性质量管控,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1.局部要求:全面利用医疗信息进行本部门医疗安全性与质量管控。能够共享本医疗机构外【wài】的病人医疗信息,进行诊疗联【lián】动。
2.整体要求:
(1)医疗质量与效率监控数据来自日常医【yī】疗信息系统,重点包括:院感、不良事件、手术等方面安全性质量指标,医疗【liáo】日常运行效率指标,并【bìng】具有及时的报警、通知、通报体系,能够提供服务智能化感知与分析工具。
(2)能够将病人病情、检查检验、治疗等信息【xī】与外部医疗机构进行双向交换。病人识别、信息安全性等疑问在信息交换中已解决。能够【gòu】利用院内外医【yī】疗信息进行联动诊疗活动。
(3)病人可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的检查、检验结果,获得用药说明等【děng】信息。
8级:健康信息整合,医疗安全性质量持续提升。
1.局部要求:整合跨机构的医疗、健康记录、体征检测【cè】、随访信息用于本部门医【yī】疗活【huó】动。掌握区域内与本部门相关的医疗质量信息,并用于本部门医疗安全性与质量的持续改进。
2.整体要求:
(1)全面整合【hé】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信息,完成整合型医疗服【fú】务项目。
(2)对比应用区域医疗质量指标,持续监测与管理本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性与质【zhì】量水平,不断进行改进。